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

萬里長城的作用

由於北方遊牧民族擅長於騎射,於馬上作戰能收於自如,在開闊的地方上縱橫馳騁,勢不可擋,但攻堅步兵非其所長,故以堅固高聳城牆阻擋,能迫之捨長就短。當我國受外敵入侵,兵士便燃狼煙報警,數小時內便可將朋襲消息傳到千里之外,使防區和中央朝廷能掌握軍情,進行進一步行動。
長城的修築可上溯到公元前七世紀。當時割据一方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敵國的入侵,便在自己的領土上築起城牆,長度多為數十里至百里不等,因國而定,亦因城牆呈長形,故人稱長城。而最早築起城牆的諸侯國為楚國,而後來各諸侯國都相繼效法,築起長城,而秦、燕、趙等與北方匈奴等遊牧民族相鄰的諸侯國,常受其侵擾,財物人命都慘受災害,故他們都築起了規模很大的城嬙,而這些恰好就成了秦始皇起長城的基礎。

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

萬里長城的大小

現今的萬里長城是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可以放眼望見的地球上建築物,它始建於戰國時代,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,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。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,全長6700公里長,城平均高度為7.8米,平均底部闊6.5米,而頂部為5.8米。
建造長城的材質主要為土、木、石、瓦件等,而歷代皇帝都以”因地形,用險制塞”作築城原則,利用地勢,如在兩山之間的狹口、河谷會合轉折處、平川往來必經之處等,這麼一來就能控制險要,又能節省人力材料。

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

萬里長城的起源

最早是在2500年前周朝末年為防止匈奴入侵而建,後來秦始皇動員30餘萬軍隊和數百萬農民,耗費無數的磚塊完成目前長城的雛形。後經歷王朝加以增強、補建至今。

萬里長城的簡介

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,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,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。漢、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,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。
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,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,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,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。